9月18日至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ISO/TC 349)第一届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22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80余名代表智赢策略,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以标准化技术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记者从会上获悉,由中国提出的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提案《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文物防震—总体原则与要求》已正式立项。
共商共建共享:以标准凝聚全球共识
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承办。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推动其保护标准化,是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ISO/TC 349的发起国和秘书处承担国,中国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为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均衡、可持续发展。
故宫博物院院长、ISO/TC 349主席王旭东则表示,本次会议旨在为各国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故宫博物院将全力支持秘书处工作,以全球视野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技术项目管理官员安娜•卡特琳娜•罗西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领域的基础与贡献智赢策略,并希望全球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展开剩余65%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ISO/TC 349秘书处及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IIC)的工作报告,并围绕7项国际标准新提案展开热烈讨论。这些提案涵盖壁画、丝织品、古陶瓷等多样化的文化遗产类型,体现了全球对不同文明形态的共同关注。
经审议,会议决定对5项提案启动立项投票程序,其中中国专家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壁画—病害分类》《文化遗产保护—丝织品文物病害分类》及《文化遗产保护—古陶瓷—科学表征》三项标准提案入选。此外,由中国专家牵头的“书画文物保护”预研项目工作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在文化遗产标准化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会议开幕式现场智赢策略
中国智慧守护全球文明遗产
ISO/TC 349于2024年3月由中国提出并获批成立,目前已有32个参与成员国和16个观察成员国,秘书处设立于故宫博物院。2025年9月,委员会完成了首项国际标准《文化遗产保护—馆藏文物防震—总体原则与要求》的立项,迈出了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文物防震工作组召集人葛家琪介绍,馆藏文物防震标准编制计划自2008年提出,此后系统开展试验研究,进行建筑、设备和文物保护等跨行业联合技术攻关。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部署,对近年强地震频发的我国西南、西北等地的20余个博物馆中的近2万件馆藏文物,实施防震保护项目,文物无一受损,证明了我国馆藏文物防震技术的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性。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基石。本次年会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的会议,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实践,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共识,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参会代表合影
2026年智赢策略,ISO/TC 349第二届年会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从北京到佛罗伦萨,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接力,象征着人类文明保护的延续与协作。
发布于:上海市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