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之战美通美股票配资
1841年5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首次对广州城发起进攻。关于这场战役,有一种说法认为英国人是因畏惧林则徐的抵抗才转而北上,但事实并非如此。
英军北上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英国舰队并未直接进攻广州,而是在封锁珠江口后选择北上。这一决策并非因为惧怕林则徐,而是出于战略考虑。当时英军兵力有限,舰队由16艘风帆战舰(包括3艘装备74门火炮的大型军舰)、4艘蒸汽军舰和28艘运输船组成。尽管蒸汽军舰技术先进,但由于补给困难,它们并未投入一线战斗。
展开剩余75%英军总兵力约4000人美通美股票配资,包括皇家爱尔兰联队、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等部队。虽然这些士兵训练有素,但面对广州数万清军,英军仍显势单力薄。此外,远距离补给问题也让英军难以持久作战。因此,英国人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直接北上威胁北京,迫使道光皇帝屈服。
广州的战略地位
对英国来说,占领广州并非最佳选择。广州距离北京遥远,即便攻下也对全局影响有限。更重要的是,广州是英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口岸,如果战火摧毁广州,反而会损害英国的经济利益。因此,英军选择封锁广州,主力舰队北上,沿途攻占舟山群岛作为补给基地,最终直逼天津大沽口。
这一策略很快见效。1840年8月,道光皇帝得知英军逼近天津,急忙派琦善南下谈判,并罢免林则徐以换取英军撤退。
英军的困境与广州之战美通美股票配资
然而,英军的北上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在占领定海后,英军遭遇瘟疫,导致大量士兵病倒,战斗力大减。加上冬季补给困难,英军被迫同意南下谈判。
但谈判期间,英军为施压清廷,于1841年1月突然进攻广州虎门要塞。虎门是当时中国防御最严密的海防要塞,拥有数百门火炮和上万守军。然而,英军仅用一天就攻陷大角、沙角炮台,清军伤亡数百人,而英军仅损失38人。
清军的失败暴露了装备和战术的落后。他们的火炮射程短、精度差,炮台防御薄弱,难以抵挡英军的猛烈炮火。2月底,英军继续进攻,迅速摧毁虎门要塞核心,提督关天培战死,广州海防崩溃。
荒诞的“马桶战术”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参赞大臣杨芳曾误以为英军炮火精准是“妖法”所致,竟下令收集马桶悬挂于竹排上,企图用秽物破敌。他还招募勇士向英舰泼洒粪便和黑狗血,但无人敢靠近英舰,这一荒唐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结局与影响
1841年1月25日,清廷与英军签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岛。这场战役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落后与英军的强大火力,也为后来的不平等条约埋下伏笔。
(本文参考公开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